鸣洋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鸣洋中文 > 明珠在匣 > 第3章 心仪

第3章 心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卫明姝微愣,点了点头。

她的确看了几眼,策马奔腾的俊俏郎君,站在那里像是哪个文人世家的翩翩公子,确实分外招人。

只是此人虽长了一副好皮囊,那骨子里透出的桀骜张狂分明怎么也掩盖不住,在北境那种凶蛮之地杀伐多年,又能堂而皇之霸占了她那张狐狸皮,也当不是什么好惹得角。

郑叶却是继续问道:“那明珠觉得那沈将军怎么样?”

“嗯?”卫明姝眨了眨眼,随即反应过来,轻叹一声,“嫂嫂,也没必要哪家的好儿郎都要考虑的。圣上想必已经为那位沈将军挑中了哪位清流文人世家的姑娘,用不着咱们去操这个心。”

“可我听说,圣上赏了沈将军一只镯子,也许是要这沈将军自己挑亲事。”

卫明姝摇了摇头,“这位圣上一向有自己的主张,别人不知,咱们卫家还能不知?况且就算是这个意思,我阿耶阿娘也是不会同意。”

她自己也是不大愿意,这沈轩乃家中独子,将来必要继承家业,沈家家规又是出了名的严苛,男子不可纳妾,像她这种不能生养的病秧子当是能躲多远躲多远。

郑叶又瞧了她两眼,微微叹息,忽又想起一件事,给卫明姝递去一张请帖,“对了明珠,丞相府的人来送帖,过几日程阳县主的百花宴,你可要去?”

卫明姝回过神,看了眼那沾了香的花笺,眉眼带了笑意:“自是要去的。”

程阳县主前些时候出了京城,并没有参加围猎,她也有一段时间没有见着这位县主了,不知这次她又制成了什么样式的新茶。

——————

春宴结束后,建昌行宫内还有一场晚宴,卫明姝却早早收拾行囊下了山。

不是她不喜结交,就她这副身子,这么折腾下去,很难撑到今天晚宴结束。

回到京城已是戌时,一轮圆月已悄然挂于空中,繁华喧闹的东巷也渐渐沉寂下来,小贩忙着收拾着摊铺,没有人注意到街头匆匆驶过的马车。

卫明姝掀开帘子,向城中的店铺看了看,夜晚丝丝凉风钻入,她快速收回双手,拢上汤婆子。

“后天你同我去趟药铺。”

兰芝问道:“小姐可是要去查账?”

她若有所思道:“倒也不是,去问些事情而已。”

春猎结束,各世家也陆续回到京城,卫明姝在家休养了整整一日。

待到去药铺那日,也没有刻意早起。

此时已是巳时一刻。

卫家本就人少,卫夫人和两个儿女又常年病着,便也没有晨起问安的规矩,平日若无吩咐,也不会叫醒。

卫明姝踏出房门,身着新制的淡青色襦裙,头上只簪一支银穗翡翠步摇,素雅中倒多了些年轻女子的娇俏。

地面已有了几点湿润,抬头只见乌云聚拢,阴暗昏沉,仿佛将这侯府的院墙都压得更矮了些。

京城三月向来多雨,看这架势,怕是一时半刻也停不了。

卫明姝吩咐道:“下雨了,你回房拿上伞。”

卫府的马车稳当地行至一家药铺门口,门上一块朴素的木牌匾泼洒着“丹青药铺”四个墨字,在这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显得格格不入。

常住京城的人大多知晓这东巷的丹青药铺。

药铺的大夫本是宫中的医正,因得罪了贵人被逐出太医署,但其医术颇为高明,常于京城施义诊,又常能得些名贵不常见的药材,得京城百姓青眼相看。

后来药铺有了名气,不少勋贵人家也愿意到此看诊采药,卫家夫人和两个子女也皆由这位任医正调理。

接过兰芝递来的伞,刚下马车便看见药材铺檐下站了一青衣男子。

“公子,雨下大了,咱还去那云素楼吗。”

男子从容道:“自然是要去的,总不能让别人白等着不是?”

走过那人时,便听到这样一番对话。

卫明姝侧头看了看,只见噼里啪啦的雨水顺着窄窄的屋檐落下,已经打湿了他的衣裳。

男子微微抬头,没有注意到她,天空愁云惨淡,脸色却是依旧温和,眼神有些飘忽。

“公子可是有要紧事?”她开口问道。

那人收回目光,正了正神色,顺着声音看向卫明姝。

“确有些急事。”男子看了看她手中的伞,“不过不妨事,等雨小些我去街边买把伞就是了。”

透过雨帘看清了说话人的面容,卫明姝微微愣了一下,又看了看外面的滂沱大雨:“这雨怕是没那么容易停,公子若不嫌弃,不如先拿我的。”

说罢,她收起手中那把伞递给他,目光仍盯在他身上。

她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他,可想了许久,也不曾忆起。

男子没有说话,亦没有接伞,看着她打量的目光,微微蹙眉。

卫明姝也察觉到这么盯着人看有些不妥,解释道:“公子不必多虑,我还要在此处待些时候,之后有家人来接,你就拿着吧。”

那人顿了片刻,又恢复了笑意:“那多谢姑娘好意,不知这伞如何还给姑娘?”

“公子改日得空,将伞放在这家店铺就好。”

男子躬身行礼道:“好,那便谢过了。”

说罢,男子撑起伞向街头走去,跟随的仆从连忙跟上,从他手中接过伞。

卫明姝踏入房门,又回头看了看那背影。

“阿珠?”一声轻快的呼唤打断了卫明姝的思绪,“看什么呢?”

任玉荷顺着卫明姝的方向望了望,那青衣却早已没入烟雨,不见了踪影。

“没什么。”

卫明姝坐到靠窗的桌旁,任玉荷跟到她身旁坐下,沏了三杯茶,“你今天怎得空了?好久都没见你了。”

“前些日子忙着春猎,今日过来也是来同你问点事。”

“不知我们东家有什么事要过问呀?”任玉荷一手支着下巴,往她身旁凑近了些,那语气颇为不正经,

卫明姝显然是习以为常。

她们也算是从小玩到大的交情,任医正常常带着任玉荷去卫家看诊,她小时候也没见过什么外人,乍一见和自己同龄的小姑娘,欢喜得撒不开手。

任医正因着曾经在宫中,嘴也是个严的,也从未将自己体弱的毛病说与外面。

后来两人长大后商量着在繁华的东巷开间药铺,任玉荷学着管账,做这药铺的老板娘。

而她便做了店铺背后的东家,时常扮作从城外来的药姑,用化名为药铺采买些药材,每月十五还会来这药铺施义诊。

卫明姝虽闲时常来这药铺坐坐,却不常像今日般过问生意上的琐事。

“听我阿耶说,西境新来了一批商队。最近咱们药铺可有来做买卖的生面孔?”

任玉荷仔细回想了一下,抿了抿嘴,“嗯......西境来的没有,倒是有一队从岭南来的商队。”

“岭南?”

“嗯,听说是岭南最大的商队,好像在江南一带也很有名,来京城看生意,似是有在这边长期做买卖的打算。”

岭南最大的商队,那是......

卫明姝正想到什么,便听到任玉荷道:“对了,来的那人也才刚走,说来这人可是同你家有些关系,好像是你嫂嫂的表亲?”

卫明姝恍然大悟,看向那道门喃喃道:“原来是这样......”

怪不得她觉得刚才那人似曾相识,原来是阮家那幺子。

他们小时候见过。

那时她才十二岁,阮家公子比她还小一岁,因着家里生意的缘故,来这京城住了小半年。

如今大家都长开了,倒是认不出了......

“对了,师父他老人家去哪里了?”

“我能去哪儿?”任医正从内间走出来,细细看去,那潦草的胡须上还挂了一些药沫。

“您又去磨药了吧。”卫明姝曲指用指节轻点着下巴。

任医正看到这个动作,拍了拍自己的胡须:“怎么又搞到胡子上了......”

“阿耶,你可来的真巧。”

任医正梗着脖子反驳道:“什么叫巧,你说话那么大声,我不想知道这丫头来了也难。”

“......”

“你又跑哪儿去了,脸色那么差?”,任医正抓起卫明姝手腕,探了探脉象,又嫌弃地一把推开,指指点点道:“还是老样子,你这丫头,就是不听劝!你要是能耐下性子在家再养几年,估计这病早能养好了。”

卫明姝低头轻笑,却是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耸了耸肩,“没办法,闲不住。”

坐在对面的兰芝点了点头,颇为嗔怪道:“任大夫说的当真有理,小姐也当注意些,大冷天还坐在窗边......”

“你看,咱们兰芝多懂事。”任医正附和:“平日多劝劝你家小姐,听点话。”

“我哪里劝得动啊!”

任玉荷看了看卫明姝:“阿珠平时就喜欢坐在这儿看景,我也觉得坐这儿挺好,多加件衣裳不就得了。”

说罢,兰芝已经到了卫明姝身后,真的给她裹了件衣裳......

卫明姝喝了口茶,没有言语。

她确实喜欢坐在窗边,能看到街上的来来往往的人。

多好。

“也就你整日里跟着她胡闹,我看就该给你们俩找个厉害的郎君天天管着才好。”

“我才不呢...阿珠也不会同意的,是吧。”

......

因着大雨,来这药铺的人甚少,四人便一直在药铺品茶斗嘴,等待着大雨停歇。

卫明姝难得如此清闲。

————————

另一边的皇宫内,有人却是在给自己找事做。

空旷的勤政殿内,一砖一瓦尽显威严。天子身着明晃晃的龙袍坐于桌前批阅着奏折,有内侍在一旁奉茶磨墨,

沈轩身着玄衣负手立于大殿。

“你所说之事,朕已知晓,明日便下令彻查此事。”

“末将谢过陛下。”

沈轩眉头却仍没有舒展。

他此趟回京,除却应天子召回,归京述职,还有一件事要查。

北境战事初平,为防北凉余孽,却仍是戒备森严,那时他也得空去看察北境民生,协助百姓重建边城。

大黎商贸发达,北境凉州安定,也渐有商队前往。

起初只是怕商队混入北凉之人,后来却发现几支商队另有古怪。

那些商队运送的是印有官府印记的官粮。

大黎每年都会收官粮,交由各地县府粮仓存储,于收成不好时用于救济,而大黎的官粮,明令禁止用于买卖,官粮的米袋上,都会标有官府印记。

后来他扣下了一支商队,仔细盘问才知,那粮食应来自长安,只是几经转卖,竟不知是源于何人之手。

这事既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便少不得要管管。

此事交予别人他不放心,他本想亲自查,却不曾想天子没让他接手。

“你呀,倒也改改这操心的毛病。”惠帝停笔,抬眼看向他,“此次回京,便别总想着公事了,这事就交由刑部去处理,你就安心在京城休养,顺便想想自己的亲事。”

见沈轩还想说什么,惠帝低头批阅起了奏折没有再理会,不着痕迹地提起另一件事,“宣远可有心仪的姑娘?”

沈轩没有回答,脑海中却立刻浮现出一个身影,那身影或是一副小姑娘的模样,拉着他的手拭去眼泪,或手持长弓,身着红衣,光彩夺目。

只再瞧了一眼,便再也忘不了了。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内侍走入大殿:“陛下,库房管事来,说是已经挑好了几把好的弓箭,送来请陛下过目。”

惠帝似是已等了多时,他放下奏折,着人让人将那几张弓抬了进来,绕过宽大的紫檀桌案,走到沈轩身边,“朕本想等太子回来挑挑,刚好你在,便想着不用等他回来了,你比他懂得多些,帮朕选一把。”

沈轩不语,微微皱眉。

他今日来,本是来谈论正事的。

惠帝没有注意到他面上的那抹不喜,拿起一把弓端详着,“这卫明姝倒也是会讨要,这库房好的弓可没多少。”

沈轩刚准备找个由头离开,听闻此言,眼神微动,“陛下的意思是,这弓是要赠与卫姑娘?”

作者有话要说:沈轩:“陛下,正事说完了,我可以走了吗?”

“卫家小姑娘要一把弓。”

沈轩:“我选到明天都可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