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洋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鸣洋中文 > 古代制器宠夫郎 > 第72章 第 72 章

第72章 第 7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但谢忱似乎没有追问的意思而是看着小门里头,药童正按着大夫的吩咐在偌大药仓里头翻箱倒柜,“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蛤蚧……”

林今誉缓了下神经便见药童手里的小竹编篓里草药堆了半高,眼皮一跳。

里面好几样草药可不便宜。

谢忱带着他来的医馆本就有名,价钱也是十分昂贵。

那药童将篓子打完铁称抹了后面的数朝两人道:“四两银子。”

谢忱把兜里最后一点私房钱花了出去,换来七包药草。

年关将至,城街里有小贩挂着红纸灯笼来卖,等到了除夕的前最后一次赶集,街上会放满过年用的货物,这些时候连极少赶集的人儿都会赶这一趟进城见见世面置办家用。

林今誉的目光在那些红纸窗花烛雕上略过,最后将目光重新投到面前的道路上。

谢忱以为林今誉想要那些东西攥着他的手捏了捏朝这铺子的方向问他:“要买吗?”

林今誉摇头:“下次赶集时再来罢,那会儿热闹东西也多。”

谢忱看着他微微下垂的睫毛,在医馆里头憋了许久的话这时问了出来:“最近是有什么事心里难受?”

身旁的人步子慢了半拍,望着谢忱的眼睛带着一丝犹豫。

两人忽然进入小巷里,原本吵闹的吆喝声渐渐消失,脚步也紧随其后停了下来。

“怎么了?嗯?”谢忱将林今誉抱到怀里,低头看着他。

林今誉手指紧紧屈起,躲避着那道目光将脸埋在谢忱胸前,心里憋了许久的苦闷漫上舌尖带着一丝苦涩,他声音很低说:“母亲与祖母的忌辰快到了。”

谢忱安抚在他脊背间的手掌一顿不自觉地将林今誉拥紧了些,那道细碎的声音紧接着与冰冷的寒风入耳。

“祠堂在府里,她们都在里面,我进不去。”

“谢章成若是将祠堂毁了……”我该怎么办呢。

最后那句话微弱无比,像是在反问自己。

从他被迫离开林府起,他便从那处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剥离出来,连带着他的母亲、父亲……所有亲人的遗骸留着府里的祠堂中任由谢章成把握,无论发生了什么他都无法阻止。

谢忱的手缓缓挪到林今誉的后颈上,低头只能看到林今誉埋着的脑袋,心里揪成一片,他轻轻拍着林今誉的脊背,声音温柔而有力:“咱们可以自己买些元宝纸钱回家祭拜岳母和岳祖母,小誉是她们的孩孙,无论是在哪里烧供品给她们,她们都是能收得到的。”

林今誉强撑着眼眶憋住了那一股情绪,吸了吸鼻子点头,脸颊紧紧地贴着谢忱胸膛,只能从那厚袍微弱热量中寻找到一丝安全感。

两人买完祭拜的供品香烛才带着工匠回镇。

跟着进了一回进城,第二天工匠把自己经历告诉了厂里其他弟兄,众人闻言羡慕不已下次也想跟着帮谢忱运货进城。

谢忱听工匠们在厂里头扯皮,心里升起另一个想法。

现在乐器越做越多,一辆牛车隔三四日送货进城时间实在太赶,若是多添一辆牛车,日后进城运货可以让空闲的工匠来做,何况以后和张鸣轩的商队交接货物,一辆牛车来回运货太麻烦了。

这么想着,谢忱第二天便去找阿权添了一辆牛车,趁着天气晴朗,顺道请人一块把家里的棚子修大了些。

.

林今誉母亲与祖母忌辰前后距离不超过三天,谢忱这三日里没去厂里,在家里的杂物里翻出了一张桌台,清理干净后安置在堂房中摆放香烛供品,将元宝纸钱一一烧给林今誉的亲人。

谢忱已经和林今誉定了亲,便是林家半个儿婿。

他握着香烛闭眼跪地叩首,心诚承诺予林今誉幸福美满。

两人握着香起身,将香烛插上后,林今誉积攒已久的情绪如同破势的海浪般拍来。

眼前恍惚间闪过前年这时母亲陪他泡茶温书的画面,仿佛身临其中然抬眼看去却只能看见香烛迎风而燃,曲身泣不成声。

谢忱抱着他一点一点将他的眼泪擦掉,任由他将情绪宣泄出来。

祭拜的日子需要吃斋,两人三餐便以白豆腐和青蔬为主。

到了晚上林今誉捂着有些红的眼睛在被窝里面出神,谢忱熄灭灯烛上床,抚上了他的眼尾,那里温度比其他地方要高些,心里苦涩柔声问他:“是不是眼睛疼了?”

那细小的睫毛擦了一下谢忱的掌心,林今誉摇了摇头。

他朝谢忱靠近了些,声音因为情绪低落显得哑:“谢大哥,你想念家里的亲人吗?”

谢忱微微抵着他的额头,感受着林今誉的呼吸。

原主的父母是夏初去世,谢忱对这对素未谋面的夫妻并没有过多的感情,但从原主的记忆里知道夫妻二人十分宠溺原主,只可惜原主没了他们最后落得身负重债只能颓废地抱着活一天过一天的想法在债主殴打下离世。

而对自己的父母,若是说不想那是假的,但他们都在现代,又或者说是在另一个时空,估计每年还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祭拜自己,想到这儿谢忱有些心酸,贴着林今誉蹭了蹭:“想,不过他们定然希望我们能够好好生活。”

“嗯。”林今誉低低应了一声,手轻轻搭在谢忱的胸膛上,在对方一阵阵安抚中闭上眼。

.

新年即将到来,日子也过得格外快些,腊月二十五便是除夕前的最后一次赶集,厂里的工匠也在着前一天休息了,直到正月初七才回来。

厂里工匠休息都林今誉的安排。

他算着镇上人赶集的事宜才将工匠们的休息日期安排在腊月二十五前日。

谢忱便提前给工匠们都备了新年礼,工钱还多结了一百五十文,惹得众人感动无比。

第二天赶集谢忱把琴坊最后一通货送进城里。

城门里挂满红绸灯笼,长旗飘扬,大街之上人潮拥挤,挂画炮仗,彩绸花灯应有尽有,戏台之上大鼓响彻。

街市里许多东西是平日赶集都遇不到的,只有腊月二十五这一趟才有。

谢忱这时才明白林今誉当时说的热闹,马车牛车进了街都堵塞难行,平日极少遇见的轿子都在街道里穿行。

“官人平日很少休沐,从年头到年尾也就是除夕前后这段日子能长久休息一阵,腊月二十五这天便会有许多官人出来凑热闹。”林今誉抱着谢忱的手臂笑道。

两人花了一刻钟才将货运到琴坊里,把货搬回坊里,谢忱又得离开将牛车拉到后街的空道边上以免牛车在街里堵塞道路。

谢忱回到坊里,林今誉已经在对总账了。

坊里和琴行里的伙计腊月二十七开始休息正月初五便回来干活儿。

任月倒是觉得没什么,她以前也是这么过来的,只需在这段时日内将家里的事安排妥当即可回坊里。

任月登记的外地单子都是答应年后送货出海的,一共十七单,除去厂里已经备了货的三单剩下的单子得年后开工赶出来。

林今誉将两处铺子的账目对完,将总账登记在册里。

如今两人手里拿着钱已有九百两了。

这都是除去给手底下的人结钱铺租实实在在握在手里头的。

谢忱却觉得不够,若是要在城里置办房宅眨眼便花光了,何况日后还得花钱组商队等等。

但看着林今誉抱着册子开心的模样,谢忱放松心思弯起眼来抱着人亲了一口。

“一会儿去买些年味儿拜访府里伯母,下次可得除夕之后才进城。”他捏着林今誉的脸颊笑道。

林今誉闻言点头。

两人带着礼去见沈梅,对方眉开眼笑给他们备茶,让下人端来新鲜的冬枣和桂圆。

“快吃些冬枣,前些日子母家里派人送来的现在正新鲜。”沈梅抓着枣往林今誉嘴里塞。

林今誉只好在两人目光下将枣吃了,咀嚼时脸颊微微鼓动。

“怎么瞧着好像瘦了?”沈梅打量着林今誉的脸颊疑惑。

“前些日子小誉受寒生了病,是瘦了些,不过现在病愈已经在长肉了。”谢忱在沈梅看过来时解释。

林今誉也点头将枣核吐出来,抿起笑来。

“定是身体太虚,不若这样今日先在府里住下,我去请悬壶馆的医师来给你看看。”沈梅看着林今誉的脸上的气色有些不放心道。

“伯母放心,我之前已经带着小誉去看了。”

沈梅闻言才安心些,想起谢忱琴行已经开张了问他:“最近琴行状况如何?”

“小筝开卖后生意不错,许多乐坊伶人来琴行里头学小筝。”谢忱回道。

沈梅还记得东街琴坊的事儿,给林今誉再度递了颗枣才说:“我看那东街琴坊的生意应当是做不开了,但谢章成不是什么等闲之人,很快便会有下一个动作了。”

她抹着赤色的唇微微抿平,神情看上去有些冷淡:“应当是把目光放到了外地罢。”

这原是谢忱早有预估的走向,沈梅家里从商自然也能猜的出来,谢忱点头不急不慢:“虽说外地生意我与他争夺不来但至少能分一杯羹。”

沈梅挑眉脸上带着微笑好奇:“这是怎么说?”

“伯母可知张家瓷厂?”谢忱也朝她笑,将张鸣轩说了出来。

沈梅叩在枣盘前的手一顿。

张家瓷厂啊,也是个不小的来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