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洋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鸣洋中文 > 穿越三国霸天下 > 第24章 荀爽

第24章 荀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经过两日的行驶,刘旭一行人已经到达了颍川郡的治所阳翟县。

抵达后,天色已晚。

“主公,今日天色已晚,咱们明日再去颍川书院吧!”

刘旭点了点头。

“确实有点晚了。

那一会儿让李杰找一家客栈歇息。”

“主公要是不嫌弃的话,可以随我去荀家歇息。”

刘旭颇为意外的看了一眼荀攸。

“我记得公达在阳翟并无什么府邸吧?”

荀攸笑了笑。

“主公莫不是忘了?攸虽无府邸,但是荀家有啊!”

刘旭恍然大悟。

“如此也行,世人皆言“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今日就去拜访一番。

还请公达带路了。”

“主公无需如此,此乃攸份内之事。”

经过长长的闹市,进入一条满是庞大府邸的街道。

不一会儿,就到了一座充满书香门第的府邸。

门匾上写着大大的“荀府”二字。

跟随荀攸下了马车,走向荀府。

荀府门口的下人看见了荀攸,连忙行礼。

“拜见攸公子。”

荀攸略微点头,回道:

“你去禀报一下祖父,就说有贵客来访。”

“诺。”

立马有一个下人小跑进府。

荀攸领着刘旭等人进入荀府大堂。

“主公捎带,一会儿祖父他们便来了。”

“公达怎滴如此多礼,你也快坐下。

你自己家,搞得你才是客人一般。”

闻言,荀攸苦笑一声。

不过心中却是暖暖的。

没有坐多久,里屋便走来一位老者。

荀攸连忙起身。

“见过六祖父。”

原来此人就是“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当中的荀爽荀慈明。

而按辈分来算,他就是荀攸的祖父。

转过头,荀攸开始向荀爽介绍刘旭等人。

“六祖父,此乃攸之主公,幽州刺史、安北将军刘旭。”

荀爽看了刘旭几眼,惊奇道:

“小友就是前几日名传洛阳的刘旭刘子阳?”

对于荀爽,刘旭不敢托大。

“正是小子。

区区虚名,不足挂齿。”

荀爽打趣道:

“小友谦虚了,我那好友蔡邕都写信来夸奖你呢!

直言小友莫不是圣人转世?

小小年纪,就自创一种字体。

且文学天赋如此之高,实乃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乃是蔡伯父高看子阳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罢了。”

荀爽眼神一亮。

口中细细琢磨刘旭随口说出来的话: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好句,实乃千古绝句啊!

小友刚才还如此谦虚,此刻随口之言,竟是千古绝句。

唉!想小友小小年纪,取得如此成就。

竟还是如此谦虚,不骄不躁。

老夫甘拜下风啊!”

刘旭这下是做实了“谦虚有礼”的名头了。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那种。

荀爽感叹完,看着刘旭和荀攸两人。

眼中莫名之色一闪而逝。

“不知小友来我荀家有何贵干啊?”

“不敢隐瞒慈明公,此次来此。

一为拜访荀家,世人皆传“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对于慈明公这等德高望重的前辈,子阳很是敬重。

是以欲拜访一番。

二则是子阳得朝廷厚爱,任命为幽州刺史,安北将军。

替陛下管理幽州,守护北疆,抵御异族入侵。

然人有力尽之时,子阳一人管理不来诺大的幽州。

而又听闻自古颍川多俊杰,现今又有颍川书院名传天下。

子阳欲招募几位大才,同子阳前往幽州,替陛下牧守一方。”

荀爽算是听明白了,刘旭哪里是来拜访自己的。

分明就是在公达哪里知道了颍川书院有大才。

过来挖他幸幸苦苦教育了十来年的人才来了。

然而,荀爽对此却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完全插不了手。

荀彧、荀悦等几个荀家子弟还好说。

而其他人,如戏忠、满宠等人就不行了。

毕竟虽然他荀爽对于几人颇有恩惠。

但是也不能强行改变他们的选择啊!

再说了,他荀爽也不是那样的人。

荀爽心中思索一番,却发现完全阻止不了。

“罢了!罢了!随他们去吧!

要是这刘旭真能说服他们,自己又有什么好阻拦的呢?

再说了,这刘旭也是汉室宗亲,跟着他也不错。

正好让他们几人出去实践一番。”

荀爽心中虽是如此想的,不过嘴上还是要刁难一下。

“小友不老实啊!

说什么拜访我这个老家伙,分明就是看上我那书院里的人才了。”

被荀爽直接拆除谎言,刘旭倒是一点都不尴尬。

反而是一本正经地说道:

“慈明公啊!其实子阳此举乃是为了他们好啊!”

闻言,荀爽来了兴趣,一脸玩味的看着刘旭。

“小友何出此言啊?”

“慈明公,照我刘旭来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荀爽再次被刘旭说出来的话惊到了。

“好一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初听此言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反复读几遍。

却是发现其中蕴含的大道理。”

此刻,荀爽看着刘旭的目光越加欣赏了。

刘旭见荀爽如此反应,心中了然。

“看来这荀慈明也是喜欢诗词歌赋啊!

要是自己多剽一点诗作出来,这老家伙会不会直接帮助自己招募荀彧等人呢?”

心中仔细想想,刘旭觉得有可能。

再说了,就算是不行。

对于刘旭来说,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毕竟这荀家势力庞大,在整个大汉都颇有威名。

借着荀爽的口,将自己创作的诗句传出去。

也是可以大大增加自己的名声。

刘旭趁热打铁,又念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