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日的行驶,刘旭一行人已经到达了颍川郡的治所阳翟县。
抵达后,天色已晚。
“主公,今日天色已晚,咱们明日再去颍川书院吧!”
刘旭点了点头。
“确实有点晚了。
那一会儿让李杰找一家客栈歇息。”
“主公要是不嫌弃的话,可以随我去荀家歇息。”
刘旭颇为意外的看了一眼荀攸。
“我记得公达在阳翟并无什么府邸吧?”
荀攸笑了笑。
“主公莫不是忘了?攸虽无府邸,但是荀家有啊!”
刘旭恍然大悟。
“如此也行,世人皆言“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今日就去拜访一番。
还请公达带路了。”
“主公无需如此,此乃攸份内之事。”
经过长长的闹市,进入一条满是庞大府邸的街道。
不一会儿,就到了一座充满书香门第的府邸。
门匾上写着大大的“荀府”二字。
跟随荀攸下了马车,走向荀府。
荀府门口的下人看见了荀攸,连忙行礼。
“拜见攸公子。”
荀攸略微点头,回道:
“你去禀报一下祖父,就说有贵客来访。”
“诺。”
立马有一个下人小跑进府。
荀攸领着刘旭等人进入荀府大堂。
“主公捎带,一会儿祖父他们便来了。”
“公达怎滴如此多礼,你也快坐下。
你自己家,搞得你才是客人一般。”
闻言,荀攸苦笑一声。
不过心中却是暖暖的。
没有坐多久,里屋便走来一位老者。
荀攸连忙起身。
“见过六祖父。”
原来此人就是“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当中的荀爽荀慈明。
而按辈分来算,他就是荀攸的祖父。
转过头,荀攸开始向荀爽介绍刘旭等人。
“六祖父,此乃攸之主公,幽州刺史、安北将军刘旭。”
荀爽看了刘旭几眼,惊奇道:
“小友就是前几日名传洛阳的刘旭刘子阳?”
对于荀爽,刘旭不敢托大。
“正是小子。
区区虚名,不足挂齿。”
荀爽打趣道:
“小友谦虚了,我那好友蔡邕都写信来夸奖你呢!
直言小友莫不是圣人转世?
小小年纪,就自创一种字体。
且文学天赋如此之高,实乃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乃是蔡伯父高看子阳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罢了。”
荀爽眼神一亮。
口中细细琢磨刘旭随口说出来的话: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好句,实乃千古绝句啊!
小友刚才还如此谦虚,此刻随口之言,竟是千古绝句。
唉!想小友小小年纪,取得如此成就。
竟还是如此谦虚,不骄不躁。
老夫甘拜下风啊!”
刘旭这下是做实了“谦虚有礼”的名头了。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那种。
荀爽感叹完,看着刘旭和荀攸两人。
眼中莫名之色一闪而逝。
“不知小友来我荀家有何贵干啊?”
“不敢隐瞒慈明公,此次来此。
一为拜访荀家,世人皆传“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对于慈明公这等德高望重的前辈,子阳很是敬重。
是以欲拜访一番。
二则是子阳得朝廷厚爱,任命为幽州刺史,安北将军。
替陛下管理幽州,守护北疆,抵御异族入侵。
然人有力尽之时,子阳一人管理不来诺大的幽州。
而又听闻自古颍川多俊杰,现今又有颍川书院名传天下。
子阳欲招募几位大才,同子阳前往幽州,替陛下牧守一方。”
荀爽算是听明白了,刘旭哪里是来拜访自己的。
分明就是在公达哪里知道了颍川书院有大才。
过来挖他幸幸苦苦教育了十来年的人才来了。
然而,荀爽对此却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完全插不了手。
荀彧、荀悦等几个荀家子弟还好说。
而其他人,如戏忠、满宠等人就不行了。
毕竟虽然他荀爽对于几人颇有恩惠。
但是也不能强行改变他们的选择啊!
再说了,他荀爽也不是那样的人。
荀爽心中思索一番,却发现完全阻止不了。
“罢了!罢了!随他们去吧!
要是这刘旭真能说服他们,自己又有什么好阻拦的呢?
再说了,这刘旭也是汉室宗亲,跟着他也不错。
正好让他们几人出去实践一番。”
荀爽心中虽是如此想的,不过嘴上还是要刁难一下。
“小友不老实啊!
说什么拜访我这个老家伙,分明就是看上我那书院里的人才了。”
被荀爽直接拆除谎言,刘旭倒是一点都不尴尬。
反而是一本正经地说道:
“慈明公啊!其实子阳此举乃是为了他们好啊!”
闻言,荀爽来了兴趣,一脸玩味的看着刘旭。
“小友何出此言啊?”
“慈明公,照我刘旭来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荀爽再次被刘旭说出来的话惊到了。
“好一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初听此言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反复读几遍。
却是发现其中蕴含的大道理。”
此刻,荀爽看着刘旭的目光越加欣赏了。
刘旭见荀爽如此反应,心中了然。
“看来这荀慈明也是喜欢诗词歌赋啊!
要是自己多剽一点诗作出来,这老家伙会不会直接帮助自己招募荀彧等人呢?”
心中仔细想想,刘旭觉得有可能。
再说了,就算是不行。
对于刘旭来说,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毕竟这荀家势力庞大,在整个大汉都颇有威名。
借着荀爽的口,将自己创作的诗句传出去。
也是可以大大增加自己的名声。
刘旭趁热打铁,又念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