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长情先是赶去了临城县,购置了一大笔价值不菲的彩礼,而后又寻到了县城里最好的媒婆,让媒婆替她前往连家下聘。
“哟,他们这是去谁家啊?这么大的手笔呢!”
十里八乡有名的媒婆,大大小小的精致礼箱,顿时就引起了全村人的关注。
“看这方向像应该是去连家的吧?不会是连家的小儿子许配人家了吧?”
村里的女子大多都十分喜欢连清韵,但夫郎们却很排斥他。
连清韵眼高于顶,并不想困在富宁村,再加上连父也有些嫌贫爱富,这就导致连清韵虽已到婚配的年纪却还未定亲出嫁。
“哼,要真是这样倒好了,免得我家女儿老是惦记着那连家的小郎君。”
村民此时正聚在一颗老槐树下议论着这场提亲规模,更有些好事之人已经跟在了队伍后方,打算去连家凑个热闹。
“来咯来咯,提亲的队伍来咯!”
“嘿嘿,恭喜小郎君。”
“恭喜小夫郎。”
媒婆一行人才刚来到连家院门前,就有一群可爱的幼童在说着吉利话,等着讨红包了。
这是富宁村的风俗,是连母亲自告诉长情的,连母就是担心长情一个外来人不懂这些弯弯绕绕,免得害清竹最后会被街坊邻里笑话。
提亲时女方不能在场,长情是在队伍出发前嘱咐的媒婆。
媒婆将长情准备好的小红包一一分发给了村里的孩童后,就告知大家他今日前来提亲的对象是连清竹,而非连清韵。
“我今日是来替宁姑娘求娶连家大儿子连清竹的,等到这双璧人完婚之时,各位乡亲父老可要来沾沾喜气啊!”
媒婆说完这番话就被连父给迎了进去,徒留一群犹如风中凌乱的村民们呆愣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连清竹?连家的大儿子?我没听错吧?”
“没,我也听到了,是清竹。”
连清竹在富宁村的名声并不好,因为连父和连清韵时常会在村里散播一些不好的话来抹黑他,所以村民们完全没有想到这么大阵势的提亲仪式竟是给连清竹准备的。
无论这些人作何猜想,这场提亲都会顺利的进行下去。
屋内,连母正在跟媒婆核对聘书与纳礼。
“宁姑娘的意思是尽早完婚,越早越好,所以这成亲的日子她想定在下月初六,那日是上上吉的好日子呢,最宜嫁娶的。”
“不行,最快也要等三个月后才可出嫁。”
“三个月?是不是太长了点儿?一般不会待嫁这么久的啊?您要不再考虑考虑?”
“不行。”
连母此时的态度格外的坚定,完全没有她昨日答应将清竹嫁与长情时的爽利。
由于连母说的日子与长情想要的日子相差太远,媒婆现在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候在一旁的连清竹自然是察觉到了媒婆的为难。
“母亲,为何非要在三个月后啊?”
“宁姑娘她..她肯定会等着急的啊...”
连清竹的话越说越小声,抬起的头也渐渐地低了些许。
尽管还未成亲,他的心就已经不自觉的偏向了长情。
“看来你是真的很喜欢她,真的想要嫁给她。”
“母亲..我想嫁给长情..很想很想...”
连清竹的话一出,连母的表情就变得很是复杂。
那不是一个母亲该有的表情,她像是并不为儿子即将嫁到了一个富裕人家而感到高兴,却又不带任何不好的情绪。
“我知道了。”
“我希望..你能..过的幸福...”
最终还是连母先让步了,她将长情与清竹的婚期定在了两个月之后。